今天是:2024年10月14日 欢迎访问! 中国民俗文化研究院网站
宣纸是中国传统的古典书画用纸,是中国传统造纸工艺之一。宣纸“始于唐代、产于泾县”,因唐代泾县隶属宣州管辖,故因地得名宣纸,迄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2002年安徽宣城泾县被国家确定为宣纸原产地域。
由于宣纸有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色等特点,故有“纸寿千年”之誉。宣纸的原材料主要是青檀,配料是稻草等农产品。 宣纸按加工方法分为原纸和加工纸。按纸张洇墨程度分为生宣、半熟宣和熟宣。熟宣是采用特种再加工技术形成更多花色品种的加工宣纸,主要分蜡宣、 矾宣、色宣、色矾宣等百余种。书法和写意画用生宣,工笔画用熟宣。按原料配比分为棉料、净皮、特种净皮三大类。规格按大小有四尺、五尺、六尺、七尺金榜、尺八屏、八尺、丈二、丈六;按丝路有单丝路、双丝路、罗纹、龟纹等。宣纸制品有素白册页、印谱、信笺和仿古对联等等。
2006年宣纸制作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邢春荣被指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2009年9月30日,宣纸传统制作技艺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肯定,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起源
造纸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民间传说,东汉安帝建光元年(121年)东汉造纸家蔡伦死后,他的弟子孔丹在皖南以造纸为业,很想造出一种世上最好的纸,为师傅画像修谱,以表怀念之情。但年复一年难以如愿。一天,孔丹偶见一棵古老的青檀树倒在溪边。由于终年日晒水洗,树皮已腐烂变白,露出一 缕缕修长洁净的纤维,孔丹取之造纸,经过反复试验,终于造出一种质地绝妙的纸来,这便是后来有名的宣纸。宣纸中有一种名叫“四尺丹”的,就是为了纪念孔丹,一直流传至今。但是这种说法据考证,并不可信。
宣纸的闻名始于唐代,唐书画评论家张彦远所著之《历代名画记》云:“好事家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蜡之,以备摹写。”这说明唐代已把宣纸用于书画了。另据《旧唐书》记载,天宝二年(743年),江西、四川、皖南、浙东都产纸进贡,而宣城郡纸尤为精美。《旧唐书》载:唐天宝二年,陕西太守韦坚向朝廷进贡时,各郡贡品就有“宣城郡船载,纸、笔、黄连等物”的记载。《新唐书·地理志》和《唐六典》上记载着“宣州贡纸、笔”等文字,可见该地所产纸、笔在当时已甲于全国,因唐代的泾县、宣城、宁国、旌德和太平等均属于宣州管辖,而据《宣州府志》载,宣纸主要集中在泾县一带,由此推断,宣纸之名的产生与当时所管辖的州府息息相关,也即与地理位置的关系极其密切。 可见宣纸在当时已冠于各地。南唐后主李煜,曾亲自监制的“澄心堂”纸,就是宣纸中的珍品,它“肤如卵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冠于一时。”
关于宣纸生产的记载则可以追溯到宋末元初。清乾隆年间重修《小岭曹氏族谱》序言云:“宋末争
攘之际,烽燧四起,避乱忙忙。曹氏 钟公八世孙曹大三,由虬川迁泾,来到小岭,分从十三宅,此系山陬,田地稀少,无法耕种,因贻蔡伦术为业,以维生计”。宋末曹大三因避战乱,迁至泾县小岭,以制宣纸为业,世代相传。曹氏一族历来是宣纸生产技艺的主要传承者,直到近代才有外姓人介入,传至今天已有30余代。因纸的集散地多在州治宣城,故名宣纸。
2011年3月5日和18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宣纸传统制作技艺抢救性挖掘整理研究”(批准号:10&ZD084)课题组先后在宣纸原产地安徽省泾县和首席专家所在单位安徽财经大学召开了学术研讨会和开题报告会。课题组搜集点校整理了《泾县小岭曹氏宗谱》。该宗谱是唯一记载有宣纸史料的家谱材料,弥足珍贵。《小岭曹氏宗谱》有乾隆刻本和民国3年刊本两种,乾隆本只有半部存于民间,民国3年刊本善本只存1部。在这次田野调查中,课题组将24卷全部拍摄在存,经过点校整理,形成简体字文档文本,给课题组研究宣纸发明者小岭曹氏世代演变,以及曹氏对宣纸传统制作技艺的发展和完善历程提供了第一手文字资料。
宣纸除了题诗作画外,还是书写外交照会、保存高级档案和史料的最佳用纸。我国流传至今的大量古籍珍本、名家书画墨迹,大都用宣纸保存,依然如初。所谓“墨分五色,”即一笔落成,深浅浓淡,纹理可见,墨韵清晰,层次分明,这是书画家利用宣纸的润墨性,控制了水墨比例,运笔疾徐有致而达到的一种艺术效果。再加上耐老化、不变色。少虫蛀,寿命长,故有“纸中之王、千年寿纸”的誉称。十九世纪在巴拿马国际纸张比赛会上获得金牌。
特点
宣纸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纸品,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纸张,将宣纸用于创作中国传统的书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因为宣纸具有以下显著的特点:
一、润墨性好,耐久耐老化强,不易变色,。这与生产它的纤维及工艺有关系。目前,中国故宫博物馆、其他国家的博物馆里基本上都保存有宣纸画的画。如一千多年的唐代古画,能保存至今,如果是其它纸的话,早已掉色了。
二、宣纸具有“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搓折无损、润墨性强”等特点,
三、有独特的渗透、润滑性能。写字则骨神兼备,作画则神采飞扬,成为最能体现中国艺术风格的书画纸,所谓“墨分五色,”即一笔落成,深浅浓淡,纹理可见,墨韵清晰,层次分明,这是书画家利用宣纸的润墨性,控制了水墨比例,运笔疾徐有致而达到的一种艺术效果。
四、少虫蛀,寿命长。宣纸自古有“纸中之王、千年寿纸”的誉称。十九世纪在巴拿马国际纸张比赛会上获得金牌。宣纸除了题诗作画外,还是书写外交照会、保存高级档案和史料的最佳用纸。我国流传至今的大量古籍珍本、名家书画墨迹,大都用宣纸保存,依然如初。全世界的书画用纸,没有宣纸这样好的质量。
分类
按加工方法分类
宣纸一般可分为宣纸原纸和加工纸。
宣纸原纸:宣纸在经过最后一道“烘焙”的工艺之后,纸性(好坏及墨色效果)基本已经确定了,这种“后续没有再进行影响纸性”的成品纸,即为宣纸原纸。
加工纸,在原纸的基础上对纸进行改变纸面性质、外观视觉效果等再加工的纸统称——不包括“仅作尺寸大小的裁剪”,具体如:印刷、过矾、打磨。
按纸面洇墨程度分类
宣纸分为生宣、半熟宣、熟宣。生宣吸水性和沁水性都强,易产生丰富的墨韵变化,以之行泼墨法、积墨法,能收水晕墨、达到水走墨留之艺术效果。写意山水多用它。生宣作画追求的便是这种“多变”的墨趣,落笔即定,水墨渗沁迅速,非熟练者不易掌握,也正是这种神奇的多变性,吸引了自古至今无数的名人巨匠在追求墨韵、变化的方面付诸了不懈的探索,至今未间断。
熟宣是加工时用明矾等涂过,故纸质较生宣为硬,吸水能力弱,使得使用时墨和色不会洇散开来。因此特性,使得熟宣宜于绘工笔画而非水墨写意画。其缺点是久藏会出现“漏矾”或脆裂。熟宣可再加工,珊瑚、云母笺、冷金、洒金、蜡生金花罗纹、桃红虎皮等皆为由熟宣再加工的花色纸。生宣则吸水力强。用淡墨水写时,墨水容易渗入,化开。用浓墨水写则相对容易。故创作书画时,需要掌握好墨的浓淡程度,方可得心应手。
半熟宣也是从生宣加工而成,吸水能力界乎前两者之间,“玉版宣”即属此一类。
简单区分生宣和熟宣的方法就是用水接触纸面,水分立即散开的即为生宣、凝聚基本无变化的,即为熟宣,散开的速度较慢的为半熟宣(亦称煮锤宣)。
按原料分类
可分为棉料、净皮、特净三大类;一般来说,棉料是指原材料檀皮含量在40%左右的纸,较薄、较轻;净皮是指檀皮含量达到60%以上的;而特净皮原材料檀皮的含量达到80%以上。皮料成分越重,纸张更能经受拉力,质量也越好;对应使用效果上就是:檀皮比例越高的纸,更能体现丰富的墨迹层次和更好的润墨效果,越能经受笔力反复搓揉而纸面不会破。这或许就是为什么书法用棉料宣纸的居多、画画用皮类纸居多的原因之一——并不是不能用净皮、特净皮纸写字,而是棉料宣纸已经基本能够满足书法的需要了(除非您的书法风格是需要在同一个地方用笔反复涂抹)。
按规格分类
可分为三尺、四尺、五尺、六尺、八尺、丈二、丈六多种;
按厚薄分类
可分为扎花、绵连、单宣、重单、夹宣、二层、多层等;
按纸纹分类
可分为单丝路、双丝路、罗纹、龟纹、特制等;
工艺
原料
宣纸的选料和其原产地泾县的地理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缘于泾县的地理与植物特征,因此宣纸的生产原料主要由以下组成:
一、主要原料青檀树。因青檀树是泾县当地主要的树种之一,故青檀树皮便成为了宣纸的主要原料。
二、主要辅料稻草。初期所用原料并无稻草,后在皮料加工过程中,以稻草填衬堆脚,发现其亦能成为洁白的纸浆,以后稻草亦就成了宣纸的主要原料之一。而稻草中以泾县优质沙田长秆籼稻草为最佳,这是因为此稻草比一般的稻草纤维性强、不易腐烂、容易自然漂白,所以自古便有这样的说法:“宁要泾县的草,不要铜陵的皮”。至宋、元之后,原料中又添加了楮、桑、竹、麻,以后扩大到十余种。经过浸泡、灰掩、蒸煮、漂白、制浆、水捞、加胶、贴洪等十八道工序,历经一年方可制成。
三、杨桃藤。在制浆过程中,还要在纸浆里加入杨桃藤汁。因为在其中含有胶质 ,可使浆液更为均匀,捞出的湿纸便于叠放,提高出纸率,于是,杨桃藤,又名猕猴桃,也成为了不可缺少原料。
工艺特色
宣纸具有“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搓折无损、润墨性强,渗水性强”等特点,并有独特的渗透、润滑性能。写字则骨神兼备,作画则神采飞扬,成为最能体现中国艺术风格的书画纸,所谓“墨分五色”,即一笔落成。再加上耐老化、不变色、少虫蛀、寿命长。
标准尺寸
三尺全开:100 x 55 三尺单条:100 x 27
三尺横批:100 x 55 三尺对联:100 x 27
三尺斗方:55 x 50
四尺全开:138 x 69 四尺单条:138 x 34
四尺横批:138 x 69 四尺对联:138 x 34
四尺斗方:69 x 68 四尺三开:69 x 46
四尺四开:69 x 34 四尺六开:46 x 34
四尺八开:35 x 34
五尺全开:153 x 84 五尺单条:153 x 42
五尺横批:153 x 84 五尺对联:153 x 42
五尺斗方:84 x 77
六尺全开:180 x 97 六尺三开:97 x 60
六尺对联:180 x 49 六尺斗方:97 x 90
七尺全开:238 x 129
八尺全开:248 x 129
八尺屏:234 x 53
一丈二尺:367 x 144
一丈六尺:503 x 193
一丈八尺:600 x 248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宣纸国家标准GB/T 18739-2008 宣纸国家标准
中国书法和国画都用宣纸。国画和书法作品的尺寸,实际上是指所用宣纸的尺寸。
画尺寸对照与换算 自古以来在中国书画的市场交易中,一般都是按书画的大小尺寸来谈论价格的,即通常是以“平方尺”为计价单位的。而由于中国书画在形制上的纷呈多样,“形制”与“平方尺”之间又有着某种行内约定俗成的换算关系,而了解和掌握这种关系之间的换算,对投资购买名家书画将会有较大的帮助。
书画尺寸对照表 :
宣纸规格八尺 六尺 五尺 四尺 三尺
对应面积(平方尺) 28 16 11 8 5
应规格(cm) 129x248 97x180 84x153 69x138 55x100
厘米与平方尺换算公式 :
(长cm X 宽cm)X 0.0009 = 平方尺
收藏
“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收藏宣纸时要找正宗的传统名牌,以质地纯白细密、纹理清晰、绵韧者为佳。据了解,制作宣纸的主要材料之一就是青檀皮,但即便都是使用青檀皮,如缺乏原产地独特的气候和地理环境,青檀皮的品质也不一样,所生产出的宣纸有很大区别。现在国家已对宣纸进行了严格的“原产地保护”,对宣纸的定义为“利用产自安徽泾县及周边地区的沙田稻草和青檀皮,在泾县范围内,用泾县特有的山泉水以及传统工艺精制而成”。
收藏宣纸最好能综合宣纸产品的质量特色、书画界的认可程度,同时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一是收藏的宣纸要正宗;二是收藏宣纸要注意品种,选择品种最好以书画界人士的使用喜好为标准;三是收藏宣纸要注重特色,尽量收藏生产批量小、有主题的特种纸。
业内人士指出,任何一类收藏,市场初兴之时都是藏友入市的最佳时机。但也正是由于初始阶段的特殊性,如何慧眼识珍便成为最关键的问题。缺乏或没有相应知识的人士最好不要轻易介入。
随着宣纸陈纸被大家的认可不断提高,除去一些特定限量版的品种以外,一些存放年限较足(业界默认的期限是5年以上的即可称之为“陈纸”)的宣纸价格亦成逐年上涨趋势,从而使得一些超前的眼光(资金)慢慢青睐起来,因这种品种稳定而安全,大有发展成为新的投资渠道之势。据泾县本地屈指可数的几家正宗宣纸厂家反应:自2012年以来,一些个人客户订单在数量和总量上均呈快速上升的态势。同时厂家库存的宣纸在近二年更是被抢购一空。
为了保证宣纸的质量和特色,国家于2002年8月6日公告对宣纸原产地域产品进行保护。目前,已有中国宣纸集团公司的“红星”牌宣纸、安徽省泾县汪六吉宣纸有限公司的“汪六吉”牌宣纸、安徽省泾县汪同和宣纸有限公司的“汪同和”牌宣纸、安徽泾县金星宣纸有限公司的“金星”牌、安徽省泾县李元宣纸厂的“三星”牌宣纸,首批获准使用宣纸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
2010年3月,台湾故宫博物院为重印珍藏明内府彩绘本《明解增和千家诗注》,特选中国宣纸之乡老字号“汪同和”牌宣纸进行原书复制影印。这是国宝宣纸首次被选为台湾故宫博物院珍藏古籍善本影印的专用纸张。
区分
柔韧性
将生宣揉成一团后再经过熨烫,依旧可恢复平展如初的原貌。
在生宣上创作作品,作品完成墨迹干燥后,即使将写好的作品任意团揉,经过装裱处理后,作品依旧呈现平平展展的视觉效果。
尤其在拓片制作方面,宣纸的柔韧性更是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专门用作制作拓片的扎花宣纸,薄薄的纸张贴在在凹凸不平的表面上,任凭反复敲打,依然能够保持伸缩自如、裂而不断的完美状态。
湿染性
到商店里购买宣纸,判断生宣与熟宣的最简单方法就是用水来检验,当水滴在宣纸上,落在纸面上的水滴逐渐向四周扩散的就是生宣,而水滴落在纸面上没有立即扩散或不再扩散开的就是熟宣;我们把生宣显现的这种水滴逐渐向四周扩散开来的现象称作湿染性特性,生宣具有较强的湿染性,不同的生宣纸显现的湿染性程度也有差异,这种湿染性运用在国画表现中可以增强韵味和层次感,运用到书法创作上,书写者具备较强的书写功力后,能够很好地驾驶水墨的湿染性后,可以利用水墨落入纸内产生的四下流溢特性将水墨转入向内渗透,这样,留在纸张表面的墨迹渗透到纸张的内部,当书写者练就入木三分的书写功夫后,生宣具备的湿染性使得书写的字体饱满而刚柔并济,作品装裱后,水墨线条会透露出圆润立体的视觉冲击力。
由于生宣具有独特的湿染性,使得书写变得难上加难,因此,书法实践作为一种提高人生修养的实践行为,需要漫长的修为才能达到期待的目标。对于湿染性现象,其可以锻炼书写者内在的涵养和自我内聚力,同时,也是检验书写者耐心和品格的途径所在。
吸墨性
生宣除具备湿染性特性之外,还具备较强的吸墨性能,生宣具有的湿染性由水的特性引发,用淡墨书写产生的湿染性现象比较明显,用浓墨书写产生的湿染性程度相对减弱。
宣纸的吸墨性与其内在的构造以及所用墨液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水走墨留”是大家对这种特性恰如其分的表述,也是极其细小的“墨颗粒”与宣纸内部纤维“管道结构”的完美融合,故此,墨品(用于创作时的浆状墨液)的质量和纸张的质量,便是对墨色效果影响最大的因素。
正是生宣具备了湿染性使得其又具备较强的吸墨性,从湿染性上说,生宣具有较强的吸墨性使得其产生独特的湿染效果,反之,生宣具有较强的吸墨性使得其产生独特的湿染效果,二者相辅相成,使得生宣创作出来的书画作品才具有较强的视觉效果和独领风骚的魅力。
艰涩性
如同攀登高峰,虽然艰辛万苦,但是具有挑战性的追求一直是人类勇往直前的精神所在,在书画创作领域,生宣的使用正因为其具有的书写难度才使得书法艺术的魅力大放异彩。我们这里围绕书写存在的艰涩性现象,阐述其意义,对喜好书画艺术的人可以起到鞭策的作用。
因为生宣书写具有的艰涩性特性,很多人为此望而却步,这样就形成很多人难于在中国书画领域有所成就的局面。
生宣书写具有的艰涩性体现在笔墨挥洒上,笔墨在生宣纸面上的表现之所以很难酣畅淋漓地流动,是因为生宣具有较强的涩性,由于这种涩性造成用笔和用墨都变得举步维艰。
大家试想,我们一旦超越了生宣书写的涩性,书写者便能体会到这种涩性下的书写产生的充实感和强烈的笔触感觉;从太极书道实践出发,就是让你进入到超级感觉中来,你在这种涩性书写中循序渐进地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最后便能对进行书写的一点一滴倍感深刻,从而在涩性这种“逆境”中逆水行舟,体验不进则退的滋味,使得你在不断努力下品尝逐渐进步的快乐。
艰涩性如同阻力,生宣纸面上如同涂抹了防滑剂,你在纸面上书写发现摩擦力加大,不能轻而易举的进行书写,这种笔与纸之间产生的摩擦一旦被克服,磨合的天衣无缝后,你的书写就能突破进退维谷的境遇。
轻灵性
宣纸这种纸张拿在手中或张挂在支架下,悬空着的宣纸被风吹动,轻而薄的宣纸就会飘拂起来,正是具有这种轻而薄的特性,太极书道实践开创了悬空书写训练法,悬空书写就是在悬空挂着的生宣上进行书写(绘画)创作,这种悬空书写也可说成为轻灵派书写,在纸张悬空状态下书写,由于受力对象的生宣纸无法固定下来,毛笔不能尽力着力在飘拂的纸面上,于是,如何在轻而薄的生宣纸面上写出沉着痛快的作品来,就成为轻灵派书写的“绝妙”之地。通过悬空纸张书写,我们能更深地体会柔软的毛笔和特殊的水墨效果以及生宣纸之间的关联,能够认识到书写中意识活动的作用的重要性。
没有宣纸这种轻灵性,太极书道的实践就没有办法开展悬空书写表现,关于悬空书写,后文中将重点给予解析,通过悬空书写的实践,能够让我们对人的精神活动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为我们探求提高书写层次和境界提供了一种前途无量的途径。
持久性
由于宣纸在生产的过程中,最大程度剔除了性质不稳定的木质素、蛋白质等元素,保留下来的几乎全是相对稳定的纤维,这种特性使得宣纸一是可以稳定不宜变化、另一方面是纯净不宜招惹虫蛀,是自古以来可以保存时间最长的纸质载体。纸寿千年所指既是此种特性,而此特性,已有专业研究者在模拟环境下做实验成功论证。
胶着性
从上所述,在生宣纸上书写虽然有难度,但是当你能够手到擒来地掌握好书写,等你入木三分地将字体写入宣纸内,待墨迹晾干后,把晾干字迹后的生宣纸泡在清水里,即使泡上半天,着墨的生宣纸也不会发生跑墨现象,即墨汁不会因为水的浸泡而发生墨汁化开的问题,这种现象就是宣纸具有胶着性性能的表现所在。
生宣纸正是具备了胶着性使得书画装裱后更显艺术美感。
生宣纸具有的胶着性与前面说到的吸墨性有相关的内在关系,这种胶着性前提在于生宣纸具有较强的吸墨性,即使你用干燥了的写过字的生宣纸擦手,手上也不会沾染上墨迹。
增值性
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源于对资源性产物的珍惜,近年来,宣纸收藏已经快速成为越来越多收藏投资爱好者的目标,连续几年供不应求的局面更是令这种增值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用途
1、用于做工笔画
2、常用的是生宣,吸水是其通性.
3、书法时墨迹留在宣纸上会渗入到笔迹之外,有苍劲之感,这是普通白纸做不到的.
4、由于宣纸的吸水和渗入性,中国画才能体现出层次感.
5、宣纸可以装裱
6、宣纸的抗破坏性比人民币好的多,上等的宣纸可以在空气中保存上百年.所以我们今天才有幸看到古人的墨宝。
保护
宣纸生产一度濒临灭绝。新中国成立以后,宣纸生产得以恢复,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里,宣纸生产加速发展。宣纸生产企业也成为全国文房四宝行业中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企业。因为宣纸制作要经过100多道工序,还要加上当地山水、原料才能形成真正的宣纸,工艺复杂,所以宣纸生产企业一直在不断探索宣纸的批量生产的新工艺。中国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通过招收专门学生,聘请造纸专家和生产艺人亲自授课,培养宣纸技艺传人,让宣纸制作技艺代代相传。2005年5月20日,该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安徽省泾县的邢春荣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来源:百度百科